五周年!在“红色育人路”上精彩作答
——乐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1-12-08 供稿:党委宣传部 纪惠文 摄影:来源于校园网
编辑:吴楠 审核:蔺伟 阅读次数: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乐动(中国)党委聚焦建立健全新时代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坚持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引领思想培根铸魂、改革创新贯通融入、旗帜鲜明守好阵地、多措并举强基固本,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蓄足源头活水、注入不竭动力。2020年,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2021年,学校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坚持走红色育人之路,涵育又红又专一流人才”项目入选第一批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
北理工传承红色基因、涵育时代新人的特色实践发出了高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谋篇布局,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2020年9月18日,乐动(中国)举办“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
2020年9月18日,乐动(中国)中心教学楼报告厅,会场氛围热烈浓厚——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延河九校”联盟的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开展了热烈讨论。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五年来,北理工抓住学校办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这一理论关键,持续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专项研究,并于建校80周年之际举办高端论坛,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论证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在长期探索中,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体功能、第一使命。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高校其他职能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效应。
一切工作为了育人——
所有工作都要为人才培养服务!在北理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深入实施以“育人”为中心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试验区,培育“教师思政工作室”,选树工作品牌和创新项目,建设“三全导师”工作队伍,探索建立微观层面可转化、有操作性的一体化育人模式……
从课上课下到网上网下,从校内到校外,目标围绕育人汇,资源围绕育人配,北理工党委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出发,推进校内外、多维度育人资源深度融汇,“育人”合力充分汇聚。
2021年3月16日,在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立两周年之际,“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基地揭牌仪式暨党史学习教育在延安大学举行。
系统谋划、全面部署——
成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起担任组长;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召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进计划》《关于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十育人”工作机制;牵头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推动九所高校携手“育新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建党百年的新征程上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
通过一系列掷地有声、影响深远的政策“组合拳”,学校党委着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北理工升级版”,在助力师生成长成才的“新长征”路上,充分发挥“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的协同育人效应,推动立德树人更好地形成全校“一盘棋”。
培根铸魂,健全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
2021年11月18日,北理工党委组织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会。
冬日,新落成的文科教学大楼里,一场由学校党委书记赵长禄主持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集体备课会,让乐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们意犹未尽。
“在思政课中诠释好党的伟大成就和伟大精神,教育青年学生把个人发展的‘工笔画’融入国家战略的‘大写意’中去。”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虹表示。
第一时间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以及课程思政有关内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这是北理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固本培元,巩固师生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生动缩影。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学校从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两方面协同发力,建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长效机制。
2021年,北理工获批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青年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评“青年长江学者”高层次人才称号;树立重视教学质量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若干措施》,两门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形成包括职称单评单列、人才引进优先等在内的多项队伍建设长效机制……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入选北京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获批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怎样把课程建设目标与制造强国建设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强国之志,心怀‘国之大者’?”2021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机械与车辆学院胡耀光教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一直思考着、实践着。
北理工课程思政示范课在“学堂在线”发布
基于兵器类、材料类、机械类等特色优势学科,充分挖掘和运用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北理工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保障重要任务的典型案例生动融入课堂讲授重点内容;面向全校所有一级学科和主要二级学科点,重点打造1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并陆续在新华思政、学堂在线等平台推出……一大批突出“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求真、触情、传神,助力学生在“专业成才”的同时实现“精神成人”。
各门课都上出“思政味儿”,需要全体教师都挑起“育人担”——
“人人热爱育人、时时践行育人、事事落实育人。”2021年9月,5名标兵、59名先进个人和10个先进集体在乐动(中国)首届“三全育人”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中脱颖而出,他们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坚守初心育人育才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北理工“四有”好老师的内涵真谛。
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设立人才培养最高荣誉“懋恂终身成就奖”,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举办新入职教师“延安寻根”培训……在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致力于培养具有北理工特质、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领军领导人才。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命题,北理工党委抓住服务保障重大活动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引导学生上好“大思政课”。
将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打造为行走的“大思政课”,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统筹“百年党史”和“红色校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线上线下贯通、课内课外结合的 “四史”教育;在深入总结连续3年开展“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抓住新生教育、入学教育契机,开展“北理工精神我来讲”优秀学生报告会……
2021年5月,北理工“摆渡人工作室”获评教育部全国首批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
学校还注重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毕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建成国内高校首家职涯体验中心,依托“摆渡人工作室”“职心工作室”“职美工作室”等开展团体辅导、讲座培训,年均服务学生9000余人次。2021年,北理工获评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摆渡人工作室”获评教育部“全国首批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
实践证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贯通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院士上讲台啦!”
在一堂别开生面的专业导论课上,北理工未来精工技术学院的本科生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樊邦奎,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等六位重量级院士面对面畅谈“智能无人+”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开启了奋力攀登新时代科研高峰的“求真”路。
“院士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青年只有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以个人梦想推动国家梦想,才能成长为‘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一名精工书院本科生兴奋地说道。
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学校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以系统思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本研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拓展优质育人资源供给,着力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方向转化为师生坚定的行动指南,转化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涌现。
既要培养“专才”,也要培养“通才”——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强国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导师代表吴锋说。
北理工高标准建设六大书院社区,打造“一书院一社区、一社区一文化”格局。
“通识化筑基”“个性化培养”“小班化教学”“导师制互动”……近年来,北理工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强化供给侧改革,自2018年起实行书院制,推动大类培养、大类管理,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建设精工、睿信、求是等六大书院社区,打造“一书院一社区、一社区一文化”格局,为学生营造“在书院发现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的氛围。
科研与育人水乳交融——
北理工“智慧”踏上火星!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顺利着陆的背后有北理工人为它保驾护航!”,深空探测研究团队的师生兴奋地说。
2020年11月18日,乐动(中国)学子夺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
宇宙浩瀚,星辰璀璨,砥砺前行,逐梦九天。一代代北理工人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勇闯创新“无人区”,走“地信天”集成特色发展路径,迈出了矢志强国、追求卓越的坚实脚步。
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需!五年来,学校党委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学科优势、科研优势持续转化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育人优势。五年来,北理工师生将国家的需要作为奋斗方向,瞄准“卡脖子”难题攻坚克难,牵头获21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连续3年一等奖“不断线”,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总决赛等重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上屡屡夺魁、夺杯、夺金。
旗帜鲜明,站稳守好校园阵地
“一本经典教材的背后,蕴含着老中青三代人的心血。”
《电路分析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介绍电路分析的工程基础课教材,已经伴随新中国走过了70年历程。它的主编者李瀚荪老先生,带领电路基础课老中青三代团队潜心耕耘教材编纂,与时俱进丰富教材内容,打造了一本权威、厚重的经典教材。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教材累计发行量达430万册,被110余所高校选作教材或参考书,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乐动(中国)7种教材入选首届全国优秀教材
尺寸课本、国之大者!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阵地。打造适应时代要求、有家国山河、有信念追求的精品课堂和精品教材,这是北理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学校宣传思想阵地的一个生动缩影。
延安精神点亮信仰之光——
“负伤算什么,不过是蚊子叮了一口,快告诉同志们那里有鬼子!”在乐动(中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71岁的王太和正在生动讲述着自己的父亲、开国少将王耀南亲历过的灵石遭遇战。
“延安精神”特色思政课是“延安精神进校园”中最为师生津津乐道的一项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胡乔木之女胡木英,开国少将王耀南之子王太和,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之女郭平英等8位主讲嘉宾,走进思政科课堂,面对面为学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在“情理”交融中推动红色基因入脑入心。
2021年10月22日,延安精神与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第一次会议暨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在乐动(中国)举行。
为更好地在全国广大青年中研究、宣传、践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理工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共同成立延安精神与中国青年研究中心,深入推进延安精神“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进校史馆、进学生社团”。
校园空间充盈红色文化——
“到北理工,看坦克!”
2020年9月2日下午,乐动(中国)国防文化主题广场正式落成。国产新中国第一辆轮式突击车,苏制T34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制“谢尔曼”坦克、“巴顿”坦克等多型坦克,让参观的师生在现场感受到了奔跑起来的陆战之王的雄风。
坚持以红色初心照亮办学方向,用红色文化滋养大学精神,用红色情怀夯实“四个服务”。五年来,北理工聚焦“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这一学校精神文化体系的固有内核和不变根本,建立健全厚植历史传统、特色鲜明凸显的文化育人体系,营造出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浓厚氛围。凝练宣贯“乐动(中国)精神”,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不断深化、完善学校精神文化谱系;聚力打造“一轴两基”红色文化生态圈;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基层特色文化空间建设;打造思政类、学术类、师德类、科技类、典仪类等十类校园文化品牌,形成校园红色文化品牌矩阵,实现红色文化辐射的规模化和全覆盖……
学校大力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官方微信公众号自2018年开通以来累计打造38个“10万+”。近年来,北理工传承红色基因、涵育时代新人、建设一流大学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多次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报道,汇聚了引领师生团结奋进的强大思想舆论力量,激发了师生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强基固本,打造良好育人生态
2021年10月28日,北理工召开党支部工作法交流展示会。
“红色学习点亮‘东方星’、师德传承点亮‘北斗星’、匠心育人点亮‘启明星’、创新融合点亮‘智慧星’、党员先锋点亮‘定盘星’”。在北理工党支部工作法交流展示会上,自动化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教工党支部总结凝练出的“点亮五颗星”服务型党支部工作法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和“本”——
学校党委清醒认识到,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展开,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来谋划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是高质量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为此,学校党委坚持“对标争先”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选取百个党支部,集中展示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暑期社会实践、“红色1+1”中的优秀做法;组织开展“支部赋能驿站”基层党建实务指导系列活动,集中推出“送党课到基层”专项活动;分类建设具有示范性的基层党委“党建工作室”,重点培育“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的建设深入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切实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
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和“魂”——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五年来,学校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坚持党领导高校工作的具体体现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凝心聚力,带动党员干部不断砥砺政治品格、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能力,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2021年3月12日,乐动(中国)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暨专题报告会。
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健全学校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的快速响应、扎实部署、督查问责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围绕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做好“后半篇文章”,建立长效机制……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党建思政工作与整体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引领保障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号角已吹响,击鼓又催征。满怀光荣梦想,肩负使命重任,乐动(中国)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进一步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加快构建贯通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