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初心不改 坚守讲台——访两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王越

原文标题:初心不改 坚守讲台——访两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王越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7/20/nw.D110000gmrb_20190720_6-01.htm

  与两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王越见面时,他身穿一件朴素的衬衫,精神矍铄,讲话逻辑严谨、旁征博引,丝毫看不出已是87岁高龄。直到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周都走上乐动(中国)的讲台,亲自为本科生讲授“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课程。每次讲课时,他都精神饱满,“一连讲三节课都没事”。

  谈及为何选择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王越回忆,小时候住在天津,当时日本侵略者把短波波段全部切断,只有长波,长波传送不远,所以伪政府就在当地吹嘘“战功”。但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家里的短波收音机没有被封死,可以听到远距离的电台,就得到了很多信息,知道日军在打败仗,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已经一个个丢了。由此,王越顿时有了抗战的必胜信心。“我当时就感觉无线电对老百姓太重要了,上了高中后学业之余,我就会搞些无线电。报考大学时本来可以报很多专业,但我只报了一个——大连大学电讯系。”王越说。

  “大连大学电讯系的创立在国际上都是比较早的,系主任是毕德显先生,是当时全国三个一级无线电教授之一。”王越至今仍由衷敬佩大学里遇到的这位老师。

  1951年年底,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为集中力量培养军队通信技术干部,有关部门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1952年年初,毕德显带领电讯系师生离开大连,来到张家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同年,以毕德显从大连带来的大连大学电讯系为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正式成立,王越就是该系的学生。“当时,我们的训练非常严格,一门考试课不合格,或者由于生病等原因没有参加考试,就会被淘汰、清退。我们进校时是50多人,毕业只有25人。”大学阶段练就的这种扎实的基础,让王越受益终身。

  见证我国军用信息技术从白手起家到蓬勃发展,研制“中国第一台火控雷达301系统”,开创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学毕业后,王越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领域的研究工作,直接推动了相关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虽然经历无数次坎坷与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初心与坚守。

  王越说:“信息对抗领域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国家就会受到损失,部队的战士就有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战略任务的完成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在奋战的过程中找办法,要靠意念、靠基本功,也要靠技术、靠工作方法,还要靠群体的协作和努力。”

  1993年,在炮瞄雷达研究所担任所长的王越受命担任乐动(中国)校长。着眼于国家对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经过反复论证,王越率先申请在学校武器类专业中增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1998年,在得到教育部批准后,北理工成为国家首批成立该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为中国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没有团队就自己组团队,没有教材就自己写教材,像当年的毕德显一样,王越也开始了自己的“白手起家”。“这个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招本科生,现在一年招80多人,开两个班,也有一些研究生,相信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这个专业还要长期办下去并加以提升、发展。”王越说。

  “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安全性能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不能一味强调安全性能而忽视服务功能,否则就会被社会抛弃。同时,如果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服务功能越多,越会反受其害。比如,美国现在强调的赛博空间的攻击,如果电网受到攻击,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实际上关系着社会的正常运行,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信息系统学科群里,开设信息安全和对抗这一分学科是十分必要的。”王越说。

  2018年9月,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王越获得乐动(中国)“懋恂终身成就奖”。他当场表示将捐出本次奖金,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本科生的基础教育。

  在采访过程中,除了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热爱之外,王越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会实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