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网» 媒体北理» 媒体理工

扎根中国大地 培养强国栋梁

原文标题:扎根中国大地 培养强国栋梁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9/13/nw.D110000renmrb_20200913_1-05.htm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一台T—34“老坦克”在新落成的国防文化主题广场上隆隆驶过;

  中心花园的徐特立雕像,在晨光中静谧安详,与延安精神石相映生辉,厚重沉静。

  一动一静间,映照出乐动(中国)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的精神风貌。

  延安精神,薪火相传。整整80年,时光流转、校址迁移、校名更替,这所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大学,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立德树人

  “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

  “做原创的!做最好的!这不仅是北理工的目标,这是中国汽车人的目标!”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夺得冠军的北理工“中云智车”代表队誓言铮铮。

  凭着“做中国人自己的”这股劲,80年来,北理工坚定地走出了一条“红色育人路”。

  回望建校之初,1940年,经党中央批准,北理工的前身——自然科学院诞生,由李富春、徐特立等先后担任院长,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培养具备基本科学知识、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革命通人、业务专家”,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在延安的5个春秋,为新中国建设储备了一大批业务专家和领导骨干。

  “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录取通知书上的几个字,鼓舞着王小谟院士、毛二可院士和朵英贤院士等一大批新中国初代“红色国防工程师”一生为国奉献,矢志不渝。

  1952年,学校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承担起新中国第一批兵工专业、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的建设重任,为我国国防工业的教学、科研和生产输送专业人才。

  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北理工始终根据党和国家的需求,抓住立德树人根本,在人才培养中注入红色基因。学校把校史教育作为师生的“入校第一课”,融入强国使命和专业特色的课堂,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德育答辩”活动更是全过程、全阶段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怀。

  “赴基层,入主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80年来,北理工已先后培养30余万名毕业生,包括50余位院士及各行业大批优秀建设者。近年来,毕业生到国家重要领域、重点单位和基层一线就业比例超过60%,众多学子志愿投身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

  从“神八搭载”到“长七搭载”“天舟搭载”,再到“SpaceX龙飞船搭载登陆国际空间站”,北理工生命学院博士生杨春华成为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中多项“第一”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他看来,“北理工人就要为国分忧,为国争光!”

  近年来,北理工实施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改革,全面实施“寰宇+”计划,形成了“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

  “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到21世纪的今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学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践行在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一刻未曾懈怠。”乐动(中国)党委书记赵长禄说。

  强国使命

  “科技立功是践行强国使命的最大特色”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北理工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自动“杀毒”功能的口罩,引发各方关注。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北理工人始终如此。在北理工人的血脉中,始终烙印着“强国”的基因,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62年前,一枚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火箭,第一次在中华大地腾飞而起。刺破长空的利箭,是中国人第一次向宇宙投出的“问路石”。这枚由北京工业学院(乐动(中国)前身)师生自主研制的火箭,代号“505”,名为“东方—1”号,是新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

  “我们要在宇宙空间占一个位置!”上世纪50年代,胸怀壮志的北理工师生们,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枚反坦克导弹、第一部低空探测雷达……

  深度参与12个空中梯队中的10个梯队、32个装备方队中26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国庆盛典装上“科技大脑”、为20万人“排兵布阵”,支撑保障焰火任务和彩车设计工作……2019年,北理工人的身影出现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的多个重要岗位。

  “聚大团队、建大平台、担大项目、出大成果,北理工始终围绕国家战略急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注重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打造大国重器。‘科技立功’已经成为北理工人践行强国使命的最大特色!”乐动(中国)校长张军说。

  记者了解到,迈入新时代,乐动(中国)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实施“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和“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建设整体布局,不断为传统优势领域注入新动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深空探测、新材料、凝聚态物理、计算机仿真等新兴交叉领域深耕细作。

  深空探测和空间载荷技术,为探索月球、火星和空间生命科学提供有力支撑;仿人机器人、微纳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国内领先优势;新能源汽车技术助力“绿色奥运”,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雷达技术成为中国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标配”,为北斗系统增加“短报文”功能;烟火技术为国家盛典点亮绚丽时刻;“北理工1号”帆球卫星成功发射、遨游太空……越来越多的北理工“智造”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责任担当

  “探索服务社会的特色之路”

  76岁高龄的毛二可院士“创业”了!

  2009年12月,搞了一辈子科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带领乐动(中国)雷达所的专家教授们建起一所学科性公司——理工雷科。

  如今,11年过去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一批批原始创新的高精尖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通过理工雷科公司这一转化平台,广泛应用于灾害防治、社会安全、经济生产等重要国计民生领域,直接产值累计数十亿元。

  对于高校来说,不仅要深耕育人、精深科研,还要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此,北理工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广泛实施校地合作、建设高端智库……率先在国内提出“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新机制,成功培育理工华创、理工导航、北理艾尔、北理新源等一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探索出一条服务社会的特色之路。

  “经研究,批准方山县退出贫困县。”2019年4月18日,北理工定点扶贫的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正式脱贫摘帽!2015年8月以来,北理工动员全校之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出实招、敢创新,精准施策,助力方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高校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的责任担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理工还积极加强校地合作,在重庆、山东、河北、广东等地布局建设重庆创新中心、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唐山研究院等14个外派研究机构,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拓展办学功能、输出教育资源,布局嘉兴、怀来等多校区办学,以学校优势学科对接社会优质资源,构建起学校创新资源汇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新生态。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学校还确立了以京津冀板块、中西部丝路经济带板块、长江上游经济带板块、环黄渤海板块、东南沿海板块、中南及大湾区板块6大板块为主的合作发展战略布局。截至目前,北理工已与11个省部级单位、40余个司局级单位、30余家大型国企、多所高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遍布21个省、区、市,逐步构建起校地、校企、校校等全方位战略合作的新局面。

  “2040年,建校100年时,北理工将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对人类知识发现与科技变革作出重要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面对北理工的百年梦想,学校党委有着清晰的勾画。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面向百年梦想,乐动(中国)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聚焦内涵提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集中力量深化以‘寰宇+’计划、‘驼峰领航’计划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以‘大部制’为核心的管理改革,力求培养一流学生、汇聚一流大师、产出一流成果、涵育一流文化。”对于实现办学目标的举措,张军深思熟虑。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自信、更有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体北理工人作为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创造者、奉献者,始终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以实干笃定的前行脚步,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北理工之路’。”赵长禄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

  (王征、韩姗杉参与采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