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国旅游报】让文明旅游之风越吹越盛

原文标题:让文明旅游之风越吹越盛

原文链接:http://news.ctnews.com.cn/zglyb/html/2019-03/14/content_346418.htm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明旅游工作,文化和旅游系统积极推动文明旅游建设,大力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2018年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的《2018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国外民众对中国游客文明素质的打分(10分制)由2016年的5.20分,上升到2018年的6.02分,游客文明程度有所提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围绕文明旅游话题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丽平告诉记者,现如今,到她家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游客都比较尊重当地民风民俗,体现了基本的文明素养,特别是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喜欢与认同,让她倍感欣慰。她呼吁更多中国游客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出国,都要尊重当地文化习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对近些年中国游客文明素质的提升有着切身感受。“现在中国游客的垃圾处理意识明显增强,无论是出国玩还是国内游,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垃圾随身带走,看到垃圾桶才扔掉。在景区景点,那些不守秩序、破坏文物的现象明显减少。”在刘晓静看来,每一位中国游客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倡导好、宣传好,让文明旅游之风越吹越盛。

  虽然文明旅游已经蔚然成风,但也存在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在多年的环保工作中,我发现不少人在徜徉山水之间时,有时也会忽略生态环境,乱扔垃圾、破坏树木和水源等现象时有发生。”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杨晓雪呼吁游客,一要敬畏山水,严守当地生态保护红线。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注意事项,尤其不能忽略景区安全提示,如“湖泊边禁止游泳、钓鱼”“未开放景区,禁止入内”等。二要文明出行。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有意识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节约用水用电,少用纸杯和一次性塑料瓶,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伊尔扎提·扎达表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不文明旅游行为不符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讲究文明礼仪的传统,不利于旅游业长远发展。经济水平上去了,精神文明也要做好功课,广大游客要文明出行、文明旅游。为此,政府、学校、社会要一起努力。近年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门、外交部门等在文明旅游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建议下一步要将文明旅游引入中小学德育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文明习惯。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彦伶说,不文明旅游并不只是旅游的问题,而是国民素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提升文明旅游程度,首先要提升国民素质。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地引导、提示游客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不文明旅游者一定的处罚,从法律、制度层面遏制不文明旅游现象。欧彦伶同时指出,部分旅游企业也存在欺客宰客、强迫购物等乱象,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文明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乐动(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建议,提高国人文明素养,既要循序渐进,也要从实际出发。短期来看,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选择危害性大的案例作为“负面典型”,进行重点惩治。要适当发挥民意监督作用,联系一些协会和民间组织,提高监督执行效率。要提高违规违法的成本,以“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来给不文明行为“定罪量刑”,量定处罚的金额和方式。长远来看,要强化中小学的“全人教育”,实行学分制、学时化,增设相应课程。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入境旅游,提高上海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加强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供给提质优化。坚持需求导向,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宗明表示,要加强入境游工作,积极推进入境便利化,实现入境旅游人次较大幅度增长。探索扩大现行144小时过境免签电子申请系统的使用范围,积极争取在上海率先实施外国人出境自助通关。加大对企业从事入境旅游的支持力度,努力对标国际旅游城市,争取2020年入境游突破1000万人次。要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旅游形象标识,提高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等的国际影响力和标识度,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展演结合,打造标志性城市活动,探索实施“上海文化旅游推介志愿者计划”。要促进邮轮旅游优化提升。积极争取“多点挂靠”、有条件地开放无目的地邮轮航线等政策突破,深化邮轮船票制度改革,扩大邮轮入境旅游市场。

  会议还印发了《2019上海旅游工作要点》,将全年重点工作分解成87项任务,并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