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热爱良乡校区成为一种习惯

乐动(中国)副校长李和章谈良乡校区建设

  乐动(中国)从延安走来,在烽火岁月辗转办学,迁入北京,从皇城根到车道沟,再到中关村,回首往事,在学校75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办学地址的迁移,在全国高校中算屈指可数。每一次变化虽然都充满新挑战,也面临新困难,但最终都带给了学校新发展、新变化,奠定了新基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京西南北理工一块新的基石被奠基入土,学校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虽不像历史上迁移校址,但“开疆拓土”的发展魄力,必将永载史册。2000年,学校抓住历史机遇,具有前瞻性地在北京市房山区争取到3000亩土地,开始了至今十余年的良乡校区建设历程。

  大学是现代社会孕育先锋思想和人才的摇篮,也是科学文化与人居环境“软硬件”的结合体。因此,在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建设新校区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早选择要优于晚选择,时至今日,相比北京部分兄弟高校迟到十年的动作,新校区建设的优势正在日益显露。

  当然,战略上的正确决策,并不能取代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抓住历史机遇的同时,学校也要付出发展的“代价”,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乐动(中国)都要面临新校区建设给学校整体工作带来的影响,因为既有的工作模式正在逐渐变化,新的工作机制正在逐渐摸索形成,面对“形散”的现实格局,如何做到凝心聚力“神不散”?如何尽快释放多校区的发展红利,又消弭空间上的分割劣势?是摆在全体北理工人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和“大项目”。 

  解读十几年来良乡校区发展建设成果,展望下一个阶段新校区建设的重点,党委宣传部专访了副校长李和章,让我们共同分享北理工的新发展和新起点。

从一片荒芜 到缤纷满路

  2000、2002、2005、2007……在良乡校区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几个历史时刻值得纪念。

  2000年9月26日乐动(中国)60周年校庆,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原国防科工委签署了三方共建协议,明确在良乡高教园区建设乐动(中国)良乡校区。2002年12月20日良乡校区进行了奠基仪式,2005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9月17日乐动(中国)良乡校区迎来了第一批3000名本科新生。

  “良乡校区完全是按照现代大学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的。”副校长李和章作为新校区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是这样评价规划理念的。良乡校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明确其是学校的重要组成,是中关村校区的有效扩展,两校区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学校在发展建设良乡校区过程中始终坚持一脉相承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节奏。

  新校区建设者们面对一片荒芜,正如面对一张铺开的新纸,成竹在胸,意在笔先,中锋运笔,勾勒轮廓。良乡校区第一阶段建设秉承“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紧紧围绕本科生学习生活基本保障开展,实现北理工的种子落地生根。在良乡校区第一阶段的建设中,建成包括徐特立图书馆、两栋综合性教学楼、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工业生态楼,以及学生宿舍楼13栋,南北两食堂,教师公寓等,建设规模达到31.8万平方米。

  良乡校区建设不仅用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生活保障,还充分发挥新校区地缘优势,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善弄粉彩”,既有可圈可点的“神来之笔”,也着眼于大空间、大布局,疏密有致,通透流畅。良乡校区51.41%的高绿化率,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园林校区。当下,良乡校区有乔木12,147株,灌木22,940株,攀缘植物432株,丛簇植物12,920株,色带有8,000多平米,这其中花卉面积1万多平米,野花5万多平米,野草10万多平米,总绿化面积达318,467平米。

  良乡校区的点睛之笔莫属北湖,水色天光,倒影迷离,墨色丰富,尽柔和之妙,呈氤氲之趣。这个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最高奖——“优秀园林绿化工程”金奖的“一湖之水”建设之初曾是蚊蝇纷飞、臭气熏天的“垃圾大坑”,目前已成为学生休闲放松、集会交流的核心场所,不仅有小型的集会广场,还有环湖步道,极大提升了新校区校园环境文化品位,将环境育人和文化建设落在实处。“环湖步道一圈正好1000米,每100米都有标记,学生们可以约定在‘红色跑道的几百米处见’”,李和章对北湖建设的细节如数家珍。

  一所大学的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文化的延伸和覆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本校区的优秀文化难以在短时间内辐射和“拷贝”到新校区,因此,多校区运行更需要气脉贯通、一脉相承的笔墨,使良乡校区的文化场与本校区浑然一体。围绕学校精神文化体系,良乡校区行政楼广场屹立着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写成的校训石,“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八个大字入石三分;徐特立图书馆前学风石上书写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徐特立老院长对后代的殷切期许。行政楼前广场上屹立着千字文、道德经,都会有学生停下脚步驻足观看、细细品读。“老院长徐特立纪念展”、“校史长廊”、穿插廊间的两校区图片展都是让入校新生逐渐获得学校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不可或缺的环境建设。

望层楼立起 看蓝图渐展

  刚刚闭幕不久的乐动(中国)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学校对良乡校区的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即“成为以理科、文科、新兴交叉学科为主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同时逐步成为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基地。”

  围绕这个定位,蓝图如何绘制?

  李和章与记者进行了深入交谈:“良乡校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层楼立起、环境优美,但是尚未达到办学功能齐全。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实行了延伸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逐渐强化延伸,通过逐步提高良乡校区的办学资源供给能力、提高良乡校区的办学服务能力、提高良乡校区的大学校园文化品味和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对良乡校区的认同感,将发展重点逐渐向良乡校区倾斜。”

  提高办学资源供给能力。在学校“十三五”规划讨论制定中,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提升良乡校区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其新一轮的发展建设。2015年,良乡校区开工建设东区市政基础设施、体育馆、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其中体育馆将建成以篮球馆、游泳馆为主的综合馆,建筑面积15,700平米,建成后将极大满足师生员工的体育文化需求;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建筑面积33,060平米,建成后将为学生提供机械、“三电”等方面的实验、工程实践训练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这将彻底清除目前两校区办学中困扰本科生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一个最大障碍,为按照人才培养规律科学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育人配套服务建设。办学资源供给增加,相应还需配套服务能力,遵循“效益原则”提高校区间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通过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机构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信息资源、师资队伍共享和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按照这个思路,学校“十三五”期间还将优先启动两个较大的组团建设项目,所谓组团,就是让相似度较高的学科与学院、部门统一规划,组团式建设,既有效减少成本,又利于学科融合发展。目前,学校将人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等文科学院进行组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中心及公共计算机实验中心也会组团入驻良乡。除此之外,按照建设规划,学校还将兴建10万平方米的学生生活组团,包含学生宿舍和食堂,分布在良乡校区待建土地上。

  注重结合地区发展优势。良乡校区的建设不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隔离开来,就如同中关村校区的发展离不开中关村的特殊环境一样。特别是在国家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房山区按照北京市统一布局,结合京津冀发展大趋势,提出建设CSD(中央休闲购物区)的战略规划。在其中处于重要核心的良乡高教园区也提出了建设“智汇城”发展定位,旨在形成集教育、科研、服务、生产、居住、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社区,既是人才的摇篮,也是创业者的乐园;既是教育产业园区,也是高科技研发中心。因此,高教园区不仅更加贴近学校需求配套设施建设,还将服务高科技企业与高校学科优势相结合,实现园区产业发展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相结合,最终打造房山创新文化中心、高端人才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金融中心。

  特别是作为继中关村之后,北京市又一个鼓励引导创新创业的重点区域,良乡已经配套了相应的创业支持政策,各类“孵化器”汇集于北理工良乡校区周边。

  由此可见,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也将分享属地区域所带来的发展红利,因此北理工不仅要积极参与其中,更要借势推动自身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学校计划不断深化与房山区政府的合作关系,集合校区建设,建设良乡校区的科技园(创新园),参与到“中关村南部科技城”的建设宏图之中。

化转变为共识 以共识谋发展

  良乡校区与中关村校区的融合发展始终是学校最关注的问题。

  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两校区的发展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在学校争创一流的关键时期,使这艘“大船”上的“新旧两张帆”一起迸发出强劲的动力,有赖于行政管理队伍使好帆、掌好舵,与“船上”的师生一起同舟共济,乘风破浪。

  “从一开始,我们就对干部同志提出了要求,发展眼光要谋长远、观全局,不要只是关注中关村校区,还要将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包括京外实验区系统考虑,每一位机关管理干部,每一位老师、同学,都需要转变和调整思路。”李和章说。

  学校的发展建设任重道远,要达成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李和章认为,当前,师生员工的思想共识很重要,管理干部和师生员工在认识上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眼光转变,要把眼光从紧盯中关村校区拓展至放眼乐动(中国)整体,包括良乡校区、西山实验区和京外实验区;二是理念转变,管理部门要从远距离遥控转变为零距离服务,多到良乡校区走一走;三是态度转变,驻区单位由接受、要求、等待服务转变为主动提供服务,主动了解师生需求,主动解决问题;四是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从单一的发展模式向通盘考虑两校区发展转变,将分散的资源最大限度整合。“十三五”要重点建设良乡校区,使其有大发展、大起色、大格局、新气象。

  “良乡校区现在有8,876名学生,以本科生为主,其中研究生有430人,延安大学交流生49人。如果这么多学生还叠加在中关村校区,那局面是可想而知的。”李和章说。

  “乐动(中国)良乡校区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建设之路,自2007年第一批本科生入住良乡校区开始,良乡校区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影响力度和工作渗透愈来愈大,并且每一年工作局面都有新意和亮点,这样的局面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段,由此会带来未知的困难和挑战,但是纵观长远,伴随着新校区建设的不断强化和深化,良乡校区所释放的“红利”必将不断扩大,为全校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机遇。”李和章坦言。

  “曾经有学生把我们的良乡校区叫做良乡理工大学,简称‘LIT’,虽然是戏称,但也是鞭策,希望我们的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后,软硬件环境不断提高后,同学们不再称自己生活在‘LIT’,而是自信的作一名‘BITer’。”

  这是李和章几年前说过的话,现在正在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