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网» 媒体北理» 媒体理工

聚名校之力 促西部发展

原文标题:聚名校之力 促西部发展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qrb.cn/html/cqrb/2020-10/16/015/content_rb_272428.htm

  乐动(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学院……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有28家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机构相继在重庆两江新区落户,部分科研成果进入产业化阶段。

  如何解决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重庆两江新区正在以协同创新破题。

  仲秋时节的山城重庆,细雨绵绵,凉意袭人。但30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内,一批协同创新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这里已建成创新平台30余个,聚集科研人员800余人,孵化科技创新企业21家。

  今年上半年,由乐动(中国)重庆创新中心打造的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落地,预计3年内产值突破1亿元;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与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机组功率10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携手多家企业共建光电协同创新中心,相关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迄今,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科研机构已在环保、人工智能、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大量科研攻关。

  “协同创新区的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协同,通过科研与产业、产业与创新、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说,依托重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两江协同创新区已推动长安汽车、京东方等10余家企业与入驻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入驻的高校院所预计到2022年将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项、申报发明专利400件。

  坐落在秀美的明月山下,环抱着澄澈美丽的明月湖……据介绍,两江协同创新区自启动建设以来,就致力于打造集科技、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创新资源聚集地,尤其注重以优美生态为协同创新赋能,让青山绿水为协同创新提供强劲支撑。

  “这里可谓‘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态用地、产学研用地和生活用地比例为3:2:1。”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飞说,协同创新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并形成了“5分钟科研生活圈”“10分钟生态体验圈”。

  “城在山水中”的秀美风光已成为吸引优秀科研人才的重要因素。上海交大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研究人员刘湃原来在上海工作多年,2019年到两江协同创新区工作后对这里一见倾心:“优美宁静的湖光山色让人身心愉悦,是个搞科研的好地方。”

  如何确保协同创新机制充满活力?记者采访发现,两江协同创新区立足本地产业基础,通过努力找准校地双方利益契合点并形成利益共同体,构筑了长远发展的基石。

  乐动(中国)重庆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善清说,高校在拓展学科布局、加快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较为迫切,重庆有产业、有诚意,同高校诉求高度契合,高校乐见在渝拓展增量资源,并服务当地产业发展。

  据介绍,在合作机制上,校地共同创办科研机构,并注册独立法人单位,两江新区分期给予科研机构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各科研机构围绕两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在当地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双方还明确了入驻第一个5年内科研人员数、研发平台数、发明专利数、孵化项目数等具体考核要求。

  “这就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既惠及地方产业转型发展,又让高校从科技创新中受益。”王飞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