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入学季】校长胡海岩院士:修身治学,勇争一流,接续传递北理工人的品质

—— 校长胡海岩在2016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热烈欢迎2016级新同学,祝贺你们从上千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乐动(中国)的新成员!

  我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学府,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砥砺前行,与共和国的成长一路相伴。70多年来,几代北理工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崇德尚行、潜心治学,为抗战建国、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探索和开拓。70多年来,学校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史上众多第一,培养了一批国家栋梁之才,产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尤其是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确立了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将建设一流学科和专业、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作为光荣使命。跨入这样一所奋进中的大学,同学们自然期待着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成长为一流人才。

  如何实现这样的大学梦?我们的校训为大家指出了努力方向,这就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今天,我结合校训对同学们提出几点期望。

  一、德以明理,塑造一流的品行与担当

  德以明理具有丰富内涵,建议同学们慢慢去领悟。我想强调的是,要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必须要有远大理想。昨天,同学们的理想可能是考取著名学府。今天,当你们实现这一理想之际,必须有新的、更加远大的理想,才能塑造一流的品行与担当,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今天,我与同学们分享我校徐更光教授的点滴故事,共同感受理想的力量。徐老是我校1956届毕业生,留校任教后一直从事爆炸科学与技术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徐老一生经历过许多起落和困苦,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长期没有城市户口,全家借居在12平方米的集体宿舍中长达20年,靠同事和朋友援助的粮票支撑着生活。而他牢记着少年时代祖国饱受日寇侵略的耻辱,牢记着北理工人对国家安全所肩负的责任,在艰苦的条件下每天伏案工作至深夜,成功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炸药,解决了我国武器装备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做出了载于共和国史册、铭记于后世的学术贡献,获得我校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去年初徐老与世长辞以来,我校师生以各种方式持续地缅怀他,从他身上深切体会到什么是追求真理的品行,什么是报效祖国的担当。

  同学们,在北理工的几代毕业生中,凡是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者,无一不像徐老那样具有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以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为己任。希望同学们以徐老为榜样,将自己的成长梦融入中国梦,牢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一流的品行与担当,成长为德以明理的一流人才。

  二、学以精工,练就一流的学识与能力

  大学致力于探究和传播学术,大学学习在于求知识、长才干、提升综合素质。在今后四年中,如果同学们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就能成为学以精工的一流人才。我将自己从教30年对大学的理解送给同学们。

  大学首先需要勤奋之学。近年来,我校每年的毕业生中总有百余人因学习成绩不达标而无法获得学士学位,还有些本科生中途退学,这其中不乏高考成绩优异者。可以说,考取著名学府只是同学们实现人生梦想的第一步,决不能因此而自满和松懈,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沮丧和沉沦。勤奋学习、不虚度光阴,是成为一流人才的基本前提。

  大学特别需要求真之学。求真务实、严谨细致,是从事学术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从事国防科技研究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控制电路中一个微小瑕疵就会导致航天发射任务的失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务必求真求实,夯实自己的学术根基。对于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对于疑虑,要善于探本溯源;对于难点,要耐于千思百虑。在探究学问的道路上绝不能得过且过、侥幸取胜,更不能投机取巧、瞒天过海。

  大学更需要创造之学。大学与中学的主要差异是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探究性。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能主动开展学习和思考,对已知、未知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提问,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和提问,独立分析并寻找答案,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不断升华。大学是一个开放的舞台,有源源不断的创新等着你们。你们将有机会学习如何沟通和表达,如何组织团队完成任务,如何突破自我等等。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融入大学这所大熔炉,与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思维的老师、同学交流思想和学术,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取得成长。

  三、砥砺一流,形成自己的个性与本真

  刚刚落幕的里约奥运会,让人们记住了中国游泳队的“洪荒少女”傅园慧。这位“语出惊人”、大送“表情包”的运动员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她取得了优秀的比赛成绩,更因为她传递出一位优秀运动员的真实自我。她的真诚个性打动了亿万观众,她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大学培养的一流人才,绝不是工业产品,而是一个个性格鲜活、独立而优秀的个体。前面谈到一流的品行与担当、一流的学识与能力,是成长为一流人才的基础。但同学们要成为一流人才,还要处理好共性价值与个性追求的关系,既要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释放本真,又要清晰地认识自我,做到和而不同。

  杰出人才之所以杰出,大多源自他们对可贵的自我和个性的坚持。在今年我校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信息学院武烨存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题目是“敢为天下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武烨存是一位公认的“学霸”:他大学四年的成绩始终保持专业第一名,其中20%以上的课程成绩在99分以上,两次获得学校授予学生的最高奖——徐特立奖学金。但武烨存又是一位“非典型”的“学霸”:他敢于抛开他人的价值评判,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没有反复看课件,没有考前刷题,但却坚持阅读学术期刊,在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先后发表4篇高水平论文,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武烨存身上有一股“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勇敢地展露着北理工学子应有的锐气与锋芒,活出了自己生命的色彩。

  希望同学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能够坚定当代社会的共性价值追求,但不放弃对自我的期待和要求,保持着鲜明的主张,坚持品格上的自我要求,坚守信念,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探索,追求创新,成长为更加独立的大写的“人”。

  同学们!今天你们走上了新的人生旅程,期待着你们在未来四年中努力学习、快乐生活,修身治学,勇争一流,接续传递北理工人的品质,写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