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负起当代人的使命——冯长根


    冯长根,1953年出生。1983于英国利兹大学化学院物理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工作。在乐动(中国)工作期间,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学科带头人。1999年,任乐动(中国)副校长。现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并兼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等职。历任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出国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纺织工人,如今退休了。从小她跟我们讲话,总是那么纯厚、朴实的:“没有新社会,哪有我们的今天”。这不仅是妈妈的心里话,如今也成了我心里深深的体会。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特别是留学回国的经历,的确感慨万千。

    我16岁下乡插队,到1975年成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实际只有初一的文化。这意味着我要在3年的时间里“走”完从中学到大学9年的“路程”。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刻苦努力。到1978年,我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也就在那一年,学校推荐我参加了全国出国人员英语统一考试。1979年10月,我踏上了去英国留学之路。

    在英国利兹大学留学近4年中,我经常想,上大学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种来自社会的成才优势,这种优势是政府和国家通过各种投资和努力创造出来的。从表面上看,上大学的人是通过统一高考“考”上的;从本质上说,这种优势具有社会性,是任何一个个体所无能为力的。在国家的培养下,即使由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这一优势,也没有理由忘记国家。我能到国外深造不是因为我家里有钱,也不是因为外国大学开了恩,而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可见,是新中国,才使千千万万像我这样普通劳动者家庭的中国青年,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承受的恩情岂止滴水。不管从物质条件还是学识才智上,我的父母都培养不出一个博士来。是国家和人民用无数财富和慈爱换来了我的博士学位。

    我的家乡是浙江绍兴,那是个鱼米之乡,更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绍兴城里有周恩来祖居、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沈园等,城外有禹王殿、禹陵等,从陆游、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等志士仁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而萌生一个信念: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古人的话讲,就是要精忠报国。

    留学期间,我不断得到同志们的关心和照顾,时时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断加深这样一种认识:即作为一个青年,要有对社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报效祖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份内事。为了回国后更好地工作,我在国外勤奋学习,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完成了19篇学术论文,而且博士论文被认为是当年该校最佳物理化学博士论文。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扉页上郑重地写上了这样一句话:本论文献给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的外国同窗们喜欢在论文扉页写上“将论文献给妻子”等等。可是我想,我能有幸在英国完成博士学位,全仰赖祖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仰赖祖国为我创造的从小学到大学受教育的一切机会。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只希望,今后如果有人在图书馆查阅博士论文时,能知道这样一个情况:有个中国人在国外求学期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别的不说,仅我在英国留学四年,国家每年都要花掉相当于200个农民全年劳动成果的外汇。我在国外度过的分分秒秒,都凝结着祖国人民的血汗,可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啊。所以,我留学时,格外珍惜时间。记得,在英国利兹大学,我每天往返于物理化学系、计算中心和图书馆之间,经常是一干就干得很晚,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一两点了。累了打个盹,渴了,喝杯冷水。英国那时就实行两天休息制,但是周末我总是在实验室、计算中心或图书馆静静地工作,埋头研究。有一次清洁工看见我在用实验室的水烧开水,很吃惊地说,这是循环水,不能喝,卫生间的水才能喝。但是,我已经喝了半年多的循环水了。还有一次一个圣诞节前夜,我的实验室里依然灯水通明。我的导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彼得•格雷教授恰巧路过窗外,感慨万千,他说,你使我们都深感惭愧。

    1983年底,博士论文答辩一结束,我就回国了。能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荣幸。有人问我,中国那么穷,为什么还要回去?我说,正因为穷,我才要回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要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外国再好,也是别人的家,不是我的家。我认为爱国是天经地义的。从娘胎里来这块土地上,就注定了我是中国人,就注定了我要热爱这个国家。爱国,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一定要有“理由”,那么,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变为建设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这也许就是理由。

    记得初到国外时,有一位华侨曾热情地邀请我到他的餐馆坐一坐,并以丰盛的佳肴招待我。他谈到了创业的艰辛和早期所受到的歧视。谈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使华侨有了地位,原子弹、氢弹和卫星上天又使华侨挺起了胸,抬起了头。讲到激动时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的一番话使我更加感受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份量、祖国的份量。正是祖国,给了我无穷的力量,祖国是我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的“源头活水”。

    到今年底,我回国20年了。我仅仅做了一点点工作,党和国家就给了很高的荣誉,1986年获得“北京青年科技奖”,1988年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以后又荣获“做出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还被选为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些年来,我也经常出国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每当在国外,我谈自己的体会时,总是一往情深地想到改革开放政策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比如,中国人口现在已经超过13亿,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22%,而中国的耕地面积却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通过这两个数字,说明了中国人民已经并且正在对人类文明和全球社会估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每当谈到这些事实时,都会给与会的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受到他们的热情称赞。

    我回国以后就在乐动(中国)任教。困难、挫折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一个青年人总需要有“若非经过不知难”的感受。奋力向前,义无反顾,为祖国为人民做点工作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1989年,我36岁晋升为教授,1991年,成为博士生导师。从1986年以来我共培养了硕士生15名、博士生41名。

    2001的,我到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这个领导岗位上工作,此前此后我做着两个“梦”。头一个梦:是有那么一天,在中国民间,也出现了一个国际性的科学奖,也许其影响盖世。我们要让国际上最一流的科学家在中国领取中国人为全球设立的奖,并以此为荣。通过这个方式让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都关心、参与、支持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第二个梦,是关于科学研究基金。众所周知,没有必要的科研经费,研究工作将一筹莫展。我向往着有那么一天,中共中央有民间和社会设立的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会,这些基金会资助科学研究的资金总量,超过相应的国家和政府基金的总量。

    我愿意继续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之“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