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首批3万瓶支援抗旱救灾饮用水送达云南曲靖马龙县
来源: 发布日期:2010-04-02
撰稿:校团委 张 巍 摄影:人民画报社 段 崴 编辑:张 巍
2010年4月1日清晨5点半,当乐动(中国)共青团送水突击队经过36小时的旅程抵达曲靖火车站时,突击队志愿者光电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唐波惊喜地发现,有一滴滴的雨水打在了自己的脸上,很快带队的校团委张巍和志愿者周巍也同时感受到了一丝丝清凉的雨水正在飘落。在3月30日乐动(中国)主楼前的出征仪式上,北京也下着小雨,当时学校党委副书记侯光明在送别志愿者时曾说过:“希望你们能把北京的雨带到曲靖”。一路上绝大多数省份都在下雨,唯独贵州和云南仍然是那样的干旱。这一阵小雨虽然很短,对于旱情可能并无太大意义,但是却给本次送水之行开了一个好头。
灾情关键词:绝收 保教 决不一直在热心帮助北理工团委联系送水地点的曲靖民族中学校团委书记杨荣发老师亲自来车站迎接志愿者。曲靖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吉云刚、曲靖市教育局团工委书记杨玲等领导和送水突击队志愿者一起召开了简短的工作协调会,向志愿者介绍了曲靖市的受灾情况。
“绝收”这个词听起来十分刺耳,曲靖作为滇东大粮仓,是云南省三分之一的粮食产地,但是就是在这里今年的小春作物全部绝收,麦子不灌浆、蔬菜不长叶、树叶也都变得枯黄,就连最耐旱的野竹子也成片地死去。一望无际的农田里不是光秃秃的,就是那些没有收成的枯黄作物。
“保教”是曲靖教育局领导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教育已经到了必须保的地步,陆良县活水乡雨麦红村完全小学是教育局定向支援的一个村小,这个地方的名字都和水有关,就连校长都姓汤,但是学校却早已经没有一滴饮用水,校长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买水,一立方米水运到该校成本已经达到300多元。
决不让一个学生因为旱灾而失学,决不让一个教师因为旱灾而离校,决不让一所学校因旱灾而停学。无论多么缺水都要守住一个底线:决不能死人。这就是当地教育部门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目标。 送水之路
校团委、校研工委组织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在全校同学中发起了为期一周的“节水捐水 抗旱救灾”系列活动,到截稿时为止,乐动(中国)青年学生共为曲靖的乡村小学捐款5万4千余元。
最初学校准备募集1万瓶水送给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山乌果村完全小学,力争为160名师生提供1-2个月饮用水(人均62瓶),但仅仅在3月27日当天这个目标就已经可以实现。鉴于乐动(中国)学生捐水数量与日增加,除乌果村完小外还可以帮助更多的学校。北理工团委在曲靖教育局团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联系更多的灾区学校。并且,在实物捐赠达到广西玉柴物流集团赞助运输的重量后,将募捐形式改为现金捐赠,由志愿者在曲靖当地购水、送水。
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携手乐动(中国)团委开展送水活动,免费将在北京集中采购的3万瓶矿泉水日夜兼程地运往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山乌果村完小,由于路途较远估计送水车最快也要在4月1日晚—4月2日下午之间抵达。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送水突击队志愿者们在抵达曲靖前,乐动(中国)研究生会就和当地水厂取得联系,保证志愿者可以按出厂价购买瓶装饮用水。在抵达曲靖后,志愿者将在第一时间把事先采购好的第一批3万瓶饮用水,送往重灾区马龙县的瓦窑完小、咨卡完小、挪地完小等3所乡村少数民族小学。 马龙县教育局曹副书记称赞志愿者,你们一来就把雨水给带来了,刚刚踏上去村小的路程时天竟然下起了雨。然而雨停之后,湿润的大地立刻冒起了浓浓的雾气,没过多久又变得干燥依旧。
下午15点,送水突击队志愿者在曲靖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来到马龙县马鸣镇瓦窑完小,在那里将第一批1万瓶水送给瓦窑完小全校师生。那里的学生已经几个月没有喝过干净的饮用水了,全校师生一起和志愿者搬运饮用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后,送水突击队志愿者亲手将第一批次分发的可供一个教学周(5天)的饮用水(每人5瓶)送到了瓦窑完小的学生手中,其余瓶装水委托学校定时定量逐批发给同学。
领到水的学校师生纷纷在一张印有乐动(中国)校徽的“收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时也有学生写下了对哥哥姐姐们的感谢和祝福,他们的签名和祝福将被志愿者带回乐动(中国)。 感悟一种精神
在告别瓦窑完小师生后,志愿者们又急匆匆地赶到咨卡完小、挪地完小,亲手为他们送去北理师生的一份份情意。
由于刚下过雨,咨卡完小的学生们惊喜的发现教学楼前有一块洼地里有很多泥水,他们高兴的跑过去争相在泥水里 “洗手”。因为没水,小同学们好久都没有真正的洗过一回脸和手,刷牙要不就不刷,要不就不用牙膏,即便如此在他们的脸上仍然满是乐观的笑容,他们坚信灾难必将过去,清泉很快会再次流入他们的学校。
志愿者离开那里时,他们已经开始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声朗读课本,那朗朗的书声响彻整个山谷,震撼人的心灵!
4月2日,送水志愿者将奔赴师宗县,再将水送到师宗县葵山镇山乌果村完小、马厂完小、丰龙潭完小、大红石岩完小……
(审核 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