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乐动(中国)将迎来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争创一流”步伐,党委宣传部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展示学校、学院自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
在大学的校园里,全体师生都按照校历,遵循着学期的循环安排着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北理也不例外。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有这样两个循环,一样的周而复始,经久不息,并且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就是学校的招生季和就业季,一样的往复循环,迎来一代代优秀的北理学子,又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着一批批高质量的北理英才。
北理的招生季从每年的十一月特殊类招生启动,到九月完成迎新及相关分析总结工作为止;就业季从每年九月拉开序幕,到次年六月基本进入尾声,其中包含春、夏两次集中派遣的关键节点,而毕业生的改派、就业指导工作则贯穿全年。 刚刚欢送了上一个毕业季的学子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学校便又开启了新一届学子的录取、迎新筹备工作,“招生-培养-就业”,一个人才培养的完整周期终而复始地进行着。
作为人才“进口”,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起点高低;好的就业“出口”为北理人才建功立业打下良好基础。五年来,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规划和目标,不断开拓,科学谋划,推动招生就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学校本科生源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始终位居国内重点高校前列。
从源头入手,建立招生宣传长效机制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于高校的要求日趋提升,这直接反映在对优秀生源的渴求上,因此高校在招生工作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种人性化的招生措施纷纷出台,国家也推动着招生制度不断创新改革,如改革自主招生制度、加强农村专项计划实施力度和加强阳光招生等。
在这些大背景下,乐动(中国)的本科生招生工作也面临着应对高考制度改革和进一步巩固、提高生源质量等一系列工作上的挑战。做好招生工作的关键是招生宣传,结合新形势,招生工作近年来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多元化宣传方式,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在各种招生宣传工作中,学校积极探索源头宣传模式——建设优秀生源基地,并将其规范化、长效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优秀生源基地,顾名思义,就是与优秀中学建立长期联系,使之成为向我校输送优秀生源的稳定基地。当然,建设优秀生源基地,并不能靠一个荣誉名称就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在此平台上突破常规模式,既有“请进来”——安排中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也有“走出去”——将大学优秀的科研学术资源向中学辐射。最终,通过这一平台在重点中学的不同年级学生中形成长远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
为乐动(中国)附属中学生源基地授牌
学校实施“优秀生源基地建设工程”以来,优秀生源基地中学从2009年的82所,增长至2014年的142所,与我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重点中学近600所,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2009年来自优秀生源基地中学新生占总数13%,2014年为28%。下面部分省份及中学的数据就较好的反映了我校这一招生宣传举措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创新招生举措方面,不仅充分结合新、旧媒体的宣传特点,积极贴近中学生群体,还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界力量的参与积极性,共同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宣传贯穿全年,一改以往围绕高考的集中宣传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对原有招生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和深化,每年组织逾300人的招生宣传队伍,主动深入到重点中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以考生为本的招生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凝练报考指南,印制针对性强的分省份单页指南和招生咨询口袋书;推出以“选择北京理工,共筑强国梦想”为主题的“选择乐动(中国)的十大理由”,举办“相约北理”校园开放日;按照国内外一流水平全面改版上线了招生网站;广泛利用官方微博、微信、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广播电台等各类型媒体,丰富多样的招生宣传和周到细致的咨询服务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相约北理”校园开放日现场
举办以“如何填报志愿”为主题的招生咨询会
为加大对考生的吸引力度,学校不断创新招生宣传策略。自2013年起,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试行满足高分段考生专业志愿的招生政策,近两年部分省份高分段新生数比2012年翻一番,学校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生源大省的最高分排名已进入该省考生总数前1‰。
聚焦新常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也为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说高考招生改革进入了新常态,而学校的招生工作也必须积极做好调整应对,在新常态下继续巩固和加强对优秀生源的招募能力。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考填报志愿正在尝试推行“录取不分批次、专业平行投档”的录取方式(考生将从填报学校志愿变为直接填报专业志愿),国家将不再文理分科和取消一本控制线,那么各专业生源质量将出现巨大差异。为了应对“新常态”,学校积极推行大类招生等措施,不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开展大类专业招生,可以更加人性化的为学生提供专业方向的调整空间,有效避免了学生因对专业的不了解,而仅凭一次高考录取就限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大类招生不仅可以帮助考生在入校一年的时间里,通过老师、学长及其他渠道进一步了解到专业内容和方向,提供二次选择机会,同时也能引导教师群体围绕优秀生源的招募,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吸引学生关注本专业。
学校2012年起参考兄弟院校经验和我校学科布局,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将本科招生专业名目数由2009年71个减至2014年39个。遵循学校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地、扬信、拓天”学科特色发展路径,鉴于各省份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上存在差异,学校在大类专业招生基础上,结合近几年专业就业情况和专业报考热度进行科学调整,不断优化各专业分省招生计划。以上举措的实施使得我校整体生源质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同时,考生的专业志愿满足率持续提高,考生在填报我校专业时不服从调剂的比例逐年下降。大类招生还促使教师群体以学生为本,积极宣传介绍专业情况,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这其中学校的电子封装专业的转变最具说服力,该专业仅从名称上看,考生很难理解其研究和发展的内涵,经过大类招生调整后,该专业一改原来处于全校理工类专业招生末位的尴尬情况,变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中最热门专业,充分说明大类招生改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理性选择的空间,也为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学校自2007年起探索实施自主招生工作,2010年加入卓越大学联盟,2011年联盟开始首次9校联考。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不断完善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重在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生。自主招生工作不仅为高校提供了吸引特长人才的渠道,同时也对高校招生工作提出的更加严格的要求,自主招生工作需要经过“报名—材料初审—笔试—面试—认定资格—填报高考志愿”一系列严格的流程,学校始终坚持阳光招生,确保了招生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报名参加我校自主招生的考生数由2007年1200余人增至2014年11000余人。录取情况表明,潜在生源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人才选拔评价方式的进一步合理调整,在促进我校自主招生生源质量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体生源质量的不断提升。近年我校在北京、河北、吉林、辽宁、河南、江西、四川等生源大省录取的第一名经常为自主招生考生,大部分省份的前三名中均有自主招生考生。
在学校招生规模由2009年3318人增至2014年3686人的同时,总体生源质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尤其是生源最多的北京市,2014年理科、文科录取分数线及排名均刷新自该市2001年公布考生分数排名以来最好成绩。据统计,2009年至2014年,我校理科录取分数线超过重点线80分的省份数由9个增加至20个;文科录取分数线超过重点线40分的省份数由5个增加至23个。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刊登的《2005年-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我校2005年-2010年本科生源在“985工程”大学中综合排名19名(理科第16名、文科第23名)。据该文模型测算,我校2014年在“985工程”大学中本科生源质量综合排名升至17名(理科第15名、文科第21名)。
巩固+拓展,搭建求职优质平台
做好招生工作,为学校招募更多的优秀生源,服务学校建设发展,而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根本任务,也要通过就业来反映学校优秀人才的培养质量,帮助更多的优秀人才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岗位,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国家和社会巨大贡献。
近年来,高校就业工作面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岗位需求减少的严峻形势,就我校而言,曾经毕业生“就业大户”的部分系统内单位接收毕业生岗位需求大幅减少,而新的就业市场还需不断发掘。形势虽然严峻,但是学校就业工作并没有退缩,而是在稳定传统行业、扩展新兴行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不同地域的就业市场,形成了行业市场与区域市场并重的格局。
学校围绕“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在国防系统内,进一步稳定航天、兵器、电子行业,向航空和船舶行业拓展;在国防系统外,积极向信息、通讯、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拓展。在地域上,积极向毕业生分布较少但发展前景广阔的南方省区拓展。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以前从未以集团形式组团前来招聘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国家电网、中国邮政集团、中国商飞集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陆续走进校园。学校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南方12个地市人事部门签订了就业基地协议,毕业生分布较少的南方就业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行业市场与区域市场并重的格局。5年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845场,参会单位5567家,为毕业生求职搭建了优质、高效的平台。
北汽集团2015届秋季校园招聘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重指导,树品牌,提升就业指导质量
伴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发展,就业工作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纯粹的事务型,向事务与专业型转化,就业指导工作成为当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高校职业教学规划TTT认证培训
开展就业指导品牌系列活动
2009年之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主要停留在政策咨询层面,就业指导讲座都是外请专家来“念经”。最近几年,学校重视提升自身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国家职业指导师认证培训”、“高校职业规划教学TTT认证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2009以来,学校不仅在北京高校中率先开设了“面试工作坊”工作模式,还先后策划开设了“简历诊断工作坊”、“就业那些事儿”和“水煮三国话求职”等就业指导品牌活动。2014年,面向全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达到4门,实现了指导群体由应届毕业生向全体在校生的转变。
为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2009年,学校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易才集团联合成立了“乐动(中国)——易才大学生创业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基地。
成立“乐动(中国)——易才大学生创业中心”
学校以创业中心为依托,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2011年学校主办“大学生创业人高峰论坛”,2010年和2012年两次举办了全国性的创业大赛。2012年学校“易创计划——大学生创业人培养工程”成为北京市教委唯一创业类“就业特色项目”。学校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应届毕业生创业人数增长较为明显。2014年获北京市教委“北京地区示范性创业中心”称号。
在就业工作上的不断投入,确保了学校就业一直稳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十二五”以来,我校每年本科毕业生3300人左右、研究生毕业生3000人左右,2010年以来,我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各项指标在全国重点高校中保持前列。在全国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大背景下,不仅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到世界500强企业、国家重点建设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参加就业人数比例由2009年的55%提升到2014年的61.69%。本科国内升学比例由2009年的32.04%提高到2014年42.38%,本科出国(境)留学比例由2009年的7.39%提高到2014年19.48%。
2012年以来,学校每年编制年度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招生和教学培养部门,进一步促进“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
【后记】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校招生就业工作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要求,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将在充分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提前布局,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懈努力。
相关链接:图解2009-2014本科招生与毕业生就业